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动态信息>>政务动态

风雨中 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天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红明村集中安置点见闻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qingzhenyufan.com
  • 2018-07-26
  • 打印本页

爱心物资一拨接一拨送达

红明村集中安置点秩序井然

  7月24日,笔者一行5人驱车赶往大佘太镇红明村集中安置点,实地了解灾区相关情况。

  从乌拉山镇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沿途的景象让人惊心:道路低洼处积满了未退尽的洪水;淤泥这儿一滩、那儿一滩;被洪水冲断的树枝横七竖八地梗在路旁的石堆上;行洪道内,洪水滚滚,原有的沟壑被洪水撕裂得更加陡峭;玉米倒伏,葵花地里滞洪严重,还未开园的西瓜被冲得到处都是……上午10时,跋涉90公里后,笔者一行来到了红明村集中安置点。

  19日、23日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000余人

  红明村位于大佘太镇西北部,集中安置点就设在该村的村委广场上。放眼望去,2亩多大的广场被一排排写着“民政救灾”字样的蓝色帐篷占得满满当当。走进其中的一个帐篷笔者看到,折叠床、被褥摆放得整整齐齐,村民杨喜清和家人正围坐在床边,谈论着前几天的那场大雨。“19号那场雨可是大了,我60来岁了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雨……”杨喜清告诉笔者,他家在南昌村南昌组。南昌村由于地势低,上游所有的洪水都汇集于此,受灾极为严重。“7月19日下午,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撤离的消息,我们一家7口人就转移到这里了。”杨喜清说。

  7月19日的强降雨,导致大佘太水库、红山水库超警戒线运行。加之上游小佘太水库水位告急,情况十分危急。“7月19日下午1点左右接到紧急撤离水库下游群众的指令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按照工作预案,通过大喇叭广播、微信群发布信息等方式第一时间预警,逐户开展排查,及时疏散群众。当天下午6点左右,南昌村4个组的群众第一时间转移,960人被集中安置在了红明村。”大佘太镇人大主席孙锐介绍说。

  7月20日9时,民政救灾物资运达安置点。不到3个小时,公安干警,镇、村干部和村民搭起128顶帐篷。

  7月23日的大雨,让预警等级再次升级。红明村周边村组的千余名群众被及时转移到集中安置点。“两次紧急撤离,速度快、人员多,前所未有。目前各类物资准备充足。村民何时能返村,正在等待上级指示。”大佘太镇红明村抗洪副总指挥、前旗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佐卿说。

  受灾群众可以吃上热饭、喝上热水

  7月24日中午12时,位于红明村中央的金鼎轩宴会城内挤满了前来就餐的受灾群众。这是大佘太镇政府为集中安置点的群众安排的一个集中就餐的地方。“今天中午吃的是猪肉烩现菜,足够600多人吃。”经营这家餐厅的老板叫刘跃飞,是土生土长的红明村人。自7月19日以来,刘跃飞免费把他的餐厅腾出来供受灾群众休息,并为他们免费准备午餐和晚餐。

  “家乡遭受了这么大的洪灾,我尽点力也是应该的。”刘跃飞告诉笔者,他家的餐厅占地600平方米,有29张桌子,可同时容纳360人就餐。“23号晚上,来我们这儿吃饭的就有1000多人。”为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健康,刘跃飞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采购一天所需的物品。“20号,通往镇里的路断了,红明村成了‘孤岛’,我们不得不到35公里以外的苏独仑镇采购物品。”刘跃飞说。

  来到后厨,红明村的几位妇女正在择菜。“这几天人多,我们几个来帮帮忙、做做饭,就当献爱心了!”一位妇女说。同村的农家乐宴会城也免费为受灾群众供应饭菜。

  此外,为让村民喝上热水,安置点配备了3套饮水锅炉。

  “饭菜挺好,每天变着花样做,吃得热乎、舒服!我代表南昌村的村民感谢他们。”受灾村民贾五十五说。

  灾情发生后,市、旗两级领导靠前指挥,按照预案,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积极行动,全力抢险。公安、消防、通讯、电力等部门及时进驻,开展工作。旗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工作人员对安置点采购的和爱心人士捐赠的蔬菜、肉类进行快速监测。卫生系统安排了急救医生和防疫专员,定期开展巡诊和卫生防疫。红明村防洪指挥部组织30多名驻旗武警官兵有序进入受灾村组,帮助村民保护财产和生产资料。

  人群中最亮眼的“小红帽”

  人群中,一顶顶“小红帽”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你们是哪儿的?”“我们是乌拉特前旗志愿者协会的。”询问中笔者得知,这支由10名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小分队于7月22日进驻红明村集中安置点。“我是红明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志愿者。今年,女儿考上大学,7月19号我和女儿去旗里报志愿,被大雨困住了。得知红明村受灾,我22号返回村里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张玉凤说。

  在张玉凤的感召下,村里的7位村民也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行列。21岁的赵亚军就是其中的一个。赵亚军是天津铁道学院大二的学生,也是南昌村二道沙组的村民。“我18号到旗里参加同学聚会,20号来到红明村。我们村受灾比较严重,我想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赵亚军说。

  7月23日,家住乌拉山镇的陈思奇看到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就报了名。24日上午,在旗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陈思奇来到了红明村安置点。从帐篷通风、晾晒被褥、打扫卫生到维护秩序、搬运物资、安抚群众情绪,21岁的陈思奇比谁都勤快。“我在石河子大学上学,马上就上大二了。能参加支援家乡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穿梭于人群中的“小红帽”,成为了安置点的亮丽风景。

  “暖流”汇聚安置点

  “我们是恒丰面粉厂的,我们为受灾群众运来60万元的生活物资!”

  “我们是天昱园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我们带来了3万元的矿泉水、牛奶、馍片等物品!”

  “我是刘耀华,我带来了2000元的方便食品!”

  ……

  在红明村村委大楼的西南拐角处,小轿车、大货车、面包车、货柜车……各种车辆往来,爱心物资一拨接一拨送达。在物资接收处,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各类物资……7月24日,旗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旗内各药店送来价值11.5万元的药品。

  据大佘太镇红明村党支部书记姚润泉介绍,从7月21日开始,红明村安置点陆续接到许多单位、协会、企业及爱心人士捐赠的矿泉水、牛奶、饼干、火腿肠等方便食品及常用药品。

  笔者从乌拉特前旗防汛抢险救灾物资供应保障组了解到,除各地自行接收捐助的物资外,截至7月24日下午5时,旗红十字会已接收社会爱心捐款104万元,旗民政局民生大楼物资接收小组已接收2个单位、1个协会、12个个体户、350名个人捐赠的价值4万余元的生活物资。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高也